2017-10-16 10:45:00 284
随着行业影响力的扩大,各类电竞赛事的举办对观众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从最初的第三方综合性赛事到现在以厂商为主的专业性赛事,从线上赛事到线下赛事,电竞赛事出现在玩家视野中的频率大大提高。而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LPL、Ti、KPL等赛事外,围绕这些赛事打造的一些次级联赛也同样处于发展中。这些次级联赛与顶级联赛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赛事体系,为顶级电竞赛事输送着人才,也为电竞概念的铺展与扩散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代理商撑起次级联赛 次级联赛是指除了顶级联赛以外的其他赛事,包括城市赛、校园赛、职业赛(针对特定职业群体,非职业选手)等。以《王者荣耀》为例,除去KPL、冠军杯等顶级职业赛事,围绕其展开的还有TGA、高校赛事等。 最头痛的是找队伍 冷门比赛需要请人来玩游戏 由于腾讯旗下游戏众多,游戏的类型、受众不同,赛事的发展情况也不同。目前,腾讯旗下各游戏都在搭建赛事体系,一些基础赛事开展得较为频繁,比赛季基本每周都有赛事,在赛事的执行中代理商们最头痛的问题就是找队伍。 一般来说,高级别的赛事因为知名度较广,玩家接受度高,因此办起来更加容易,低级别的赛事由于知名度低、受众少,运营起来更困难。据了解,四川地区的腾讯次级联赛中,运营难度最高的为NBA 2K系列的赛事,因为整个四川地区的玩家相对偏少,赛事的知名度、职业水平也因此受限,甚至需要专门请人来参赛。 真正的观众少 基础赛事更像输送队伍 除了游戏的流行度与知名度外,玩家的忠诚度也会影响赛事的运营。与LOL相比,同属于腾讯代理的FPS端游《穿越火线》虽然在参与人数上不及LOL,但是玩家群体却更加忠实。LOL的高校赛以休闲玩家为主,玩家的变动很大,而CF玩家群体很固定,会持续报名,年年都有老面孔。不过,虽然报名人数相对稳定,但这些次级联赛真正的观众却很少。对于一些甲级职业联赛,如LSPL等,次级联赛更像是职业选手的“练兵场”。 2016年11月,韩国Kespa杯开战,细心的玩家发现,参赛队伍之一SKT的上路选手Profit竟为原LSPL联赛YG的上单。而在Profit之前,LCK就已经有过从中国英雄联盟次级联赛中招入职业选手的先例,如现SKT打野选手小黑(Blank)便是在LSPL的EPC战队出道,虽然未在LSPL的战场上取得好成绩,回国后的小黑却成为了SKT的中流砥柱,并与队伍共同获得2016年世界总决赛的冠军。此外,2017LCK夏季总决赛冠军战队龙珠的上单选手Khan更是曾效力于LSPL的WEA、PE、NBY等队,还曾担任过QG的替补。回到韩国的Khan目前是龙珠战队的主力选手,被评为世界最强上单之一。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即使是人气较高的《王者荣耀》、LOL、CF,其次级联赛的现场状况与游戏的顶级职业联赛差别仍然十分明显。但是,次级联赛虽然在观赛人数、规模及影响力上不及顶级联赛,但作为赛事的一环不可或缺。就像代理商说的一样,纯粹来观看比赛的观众很少,基础赛事感觉更像人才的输送队伍。 via:游戏茶馆 声明:94hwan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94hwan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