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博奕游戏,台湾自制游戏的最后一块净土

2017-10-16 10:45:00 283



打开App Store或是Google Play的畅销排行榜,我们会看到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戏。这些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游戏长期站在畅销的排行榜上,让我们几乎找不到属于台湾自主研发的游戏。不过,仔细看看会发现其中有部份的畅销游戏是台湾游戏公司研发的,而这些游戏很巧的都是规类在博奕类的游戏。


【Google Play九月份某日的畅销游戏排行榜】


不论是传统的麻将、吃角子老虎(Slot)、德州扑克、赛马或是其他,不管是人与人的竞争或是人与机器的对抗,大多数这些游戏的营运模式就是玩家刚进入游戏的时候会给一笔游戏币,如果玩家技术好(或是运气好)的话可以靠着不断的获胜取得更多的游戏币;若是运气不好游戏币输光了,那么就可以储值换取游戏币。而游戏公司的获利,就来自于这些玩家购买游戏币花费的金钱。


(可原创)博奕游戏,台湾自制游戏的最后一块净土387.png (317.11 KB, 下载次数: 1)


事实上,这几年台湾的自制游戏陷入很大的困境,大多数投入研发的游戏公司都在苦战中,随着游戏市场进入移动游戏的时代,早些年因为代理游戏较好赚,大多数的游戏公司都「重代理轻研发」的状况下让台湾自主研发的体质变得更为虚弱。就算移动游戏是个新时代的开始,大多数的台湾游戏公司也因为研发体质上的虚弱而没有办法跟上这波大浪。在这个状况下,原本低调默默赚钱的众多博奕游戏,反而因为销售排行榜的关系浮了出来。


有在找研发工作的网友们应该都有发现,这几年有在很积极扩充人力或是大张旗鼓招人的游戏公司几乎都是在做博奕游戏的。而这些公司有的是台湾本土的游戏公司,有的则是以海外市场为目标的外商游戏公司。事实上,这几年银狐也曾多次接到猎人头公司的连络,而这些猎人头几乎清一色的是在帮某些博奕游戏公司找人。而且据银狐个人的了解,也的确有许多原本在游戏公司里认职的资深游戏研发人员,也纷纷因为这些博奕游戏公司开出的薪资和福利较好转换了跑道。

博奕类游戏到底好玩在那里?为什么有人会喜欢玩博奕类的游戏?对于玩惯了一般游戏的玩家来说,可能是永远都想不通的一件事。事实上,除了少部份纯娱乐的博奕类游戏之外,大多数的博奕类游戏都有个不能明说的秘密,那就是很多会去玩博奕类游戏的玩家,其实是抱着玩博奕内游戏可以赚钱的这个心态在玩这些游戏的。

就让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在日本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柏青哥店,在这些店里玩家如果技术好或是运气好的话,可以赢到好几大盒的珠子。由于法律的规定,如果店家直接把珠子换成金钱还给你会犯了赌博罪,因此在大多数的柏青哥的店里,玩家只能把珠子存在储值卡里(等下次再来玩)、或是换成各式各样的礼品(不同的礼品需要不同的珠子数量)。

不过除了以上这两种管道外,大多数的店家也可以将你的珠子兑换成某些「特殊的奖品」。然后你拿着这些特殊的奖品走出柏青哥店,在附近应该可以找到长得象是售票口一样的地方,把这个特殊的奖品拿给对方,就可以获得相对应的金钱。对于柏青哥店来说,可以说那些店和他们无关(最好是这样XD),因此就可以规避相关的法律。

同样的,博奕游戏里只要有转移游戏币的管道,那么就等于是开了一扇可以将游戏币换回真钱的窗。当你在某一款游戏中如果赚到了大量的游戏币,就可以透过有在收购这款游戏游戏币的币商将你手上的游戏币转移给它们来换取金钱。对于经营这些博奕游戏的游戏公司来说,那是玩家和币商私下的行为,因此游戏公司可以把关系撇清。

说到这里应该有人会问,那这些币商收了这么多游戏币,对它们有什么好处?简单的说,就是可以把这些游戏币再转卖给其他需要这些游戏币的玩家。前面有说过了,这一类的游戏玩家可以靠储值来获得游戏币,通常每一款游戏会有自己的游戏币与真钱的比值(举例来说:一元新台币可以换到一千游戏币之类的)。

而币商在卖游戏币的时候,则会用更好的「汇率」来吸引玩家(例如一元新台币可以换到一千两百游戏币),因为和官方的价格相比更优惠,因此自然会有懂得比价的玩家会向币商购买游戏币。而币商在和玩家收购游戏币的时候会用相对比较差的汇率(例如一千五百游戏币可以换一元新台币)来收购,就象是银行在外币的买卖上「低买高卖」一样,在这一高一低的汇差之间自然就有利润。

说到这里,再回过头来谈谈为什么博奕游戏是目前台湾自制游戏的最后一块净土。由于博奕游戏相对比较接地气,每个地区的玩家喜欢玩的游戏类型各有不同,因此在地的游戏厂商因为相对比了解玩家的需求,所以做出来的游戏相对的也比较有竞争力。以台湾目前来说,麻将和吃角子老虎可以说是最主要的两类。而国外很红的德州扑克,虽然在台湾也有成绩不错的产品,不过玩家毕竟比较小众,所以相对成绩就没那么突出。

其次,博奕游戏很吃营销和推广,有没有在地化的宣传对于游戏的成绩影响也相对的很大。如果我们仔细的看看台湾这些博奕游戏的宣传手法,都可以发现它们比较喜欢使用较本土的明星来进行宣传。而这些游戏,从游戏内的画面表现到游戏外的推广,都有着很一贯的表现。而这个部份的操作,外来的游戏厂商相对就显得没有那么熟悉。

另外,博奕游戏其实是个水很深的市场,虽然我们看到台面上这些靠博奕游戏创造了惊人成绩的游戏厂商,不过实际去查一下资料,就可以发现到有许许多多的挑战者尝试要从这些现有的游戏手中抢市场,但最后却铩羽而回。而台面上这几间成绩较好的游戏公司虽然营收很高,但营收的一大部份也都是持续的投入营销,因此手中钱不够的游戏厂商基本上也玩不起这种营销模式。或许也正是因为这几个原因,所以博奕游戏这个部份成为目前台湾自主研发的净土。

但是,净土会永远是净土吗?

这么肥美的营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从业者不会眼红吗?

从听到以及看到的状况,会发现有不少海外的从业者也想分食这个市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