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6 10:45:00 285
近日,由知名独立游戏人“拼命玩三郎”在摩点网发起了《中国独立游戏大电影》(暂名)众筹。 《中国独立游戏大电影》(暂名),是一部记录中国独立游开发者创作历程的纪录片。制作组希望通过独立拍摄的形式,尽可能真实地呈现中国独立游戏开发者的所思、所想、所做、所言。 三郎何许人也? 从2008年开始,三郎在个人博客上每天推荐三款小游戏,后来这个博客成为网站“拼命玩游戏 WanGa.me ”。 2013年,三郎写过的小游戏推荐超过了5000个。 再到2014 年,三郎成为了一名游戏开发者,做了一个叫《锻冶屋英雄谭》的游戏,有幸获得了一些独立游戏的推荐和奖项。 “游戏,于我来说如同生命;独立游戏,于我来说如同氧气。身处独立游戏的圈子,见证着中国独立游戏的成长,我想,是时候要做一件更有意义,也更好玩的事儿了。”拼命玩三郎如是说。 为什么要拍《中国独立游戏大电影》? 2015年11月22日,在“游戏伙伴”开发者沙龙上,三郎正式宣布要拍摄一部关于中国独立游戏的纪录片,名字叫《中国独立游戏大电影》(暂名)。 ▲ 面对过百名游戏开发者,三郎说:“努力让大家在两年后看到这个纪录片。” “没有人知道中国有多少独立游戏开发者,没有人知道开发独立游戏是怎样的过程,更没有人知道开发者们的每天的生活状态。但确实有这么一群人,执着、低调、努力地做着自己喜欢的游戏。”三郎身为独立游戏人,深知中国独立游戏人的现状。 ▲ 当我们欢乐地玩着游戏的时候,他们又是怎样的一个工作状态 他们会“成功”,也会“失败”。但在做独立游戏这件事上,或许压根不存在成功和失败的概念。 每一个独立游戏作品,都是电子游戏史的一部分,而历史,就应该被记录下来。 ▲ 这些在2015年屡被苹果推荐的游戏,是中国独立游戏崛起的最好见证,既然错过了记录他们的最佳时机,就不要再错过更多的后来者 “我知道这部纪录片或许很难在商业上获得成功。但我希望能够像 Lisanne Pajot 和 James Swirsky 一样,忠实地记录这个年代独立游戏开发者们的故事。”三郎如是说道。 ▲ 对《独立游戏大电影》的感动,成为了拍摄中国独立游戏纪录片的冲动,也是本片暂名为《中国独立游戏大电影》的原因 这两年,他们都记录了什么? ▲ 沙龙、展会、GameJam、大赛……独立游戏开发者有可能出现的地方,他们都会扛着机器过去 纪录片的首要任务是记录,所以不会有提前写好的既定剧本,不会有事先约定的采访提纲,更不会有刻意引导的中心思想。 三郎他们相信,“只有越可能多的观察,才越可能接近事实的本质”。所以从正式开始拍摄到今天,近两年的时间里,实地探访了许多人,许多事。 纪录片制作团队目前已采访过120多位游戏开发者,参与了20多场大大小小的独立游戏相关活动,记录下了400多个游戏画面。 从采访过的开发者中,三郎他们选定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的团队进行长期跟拍,积累了许多反映独立游戏开发者生活和工作状态的素材。 “但是因为低估了纪录片的拍摄难度,我们在拍摄资金上,仍有较大的缺口。” “我们联系到的团队超过300个,筛选后计划长期记录的对象有15个,这些对象散落在全国各地,记录成本很高。即使将重点跟拍对象缩到5个,还是有很多关键节点没能记录到,我们已经错过了很多,不想错过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