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4 11:36:31 283
2017年3月《PUBG》在Steam上大火,这个已经有14年历史的PC游戏在线商店,才开始大范围的进入中国玩家的视野。彼时的中国游戏市场,对于付费游戏、独立游戏的关注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开始。或许是因为消费习惯,中国的游戏用户更适应游戏免费,道具付费、游戏内付费这类的游戏。但随着整个中国市场的消费升级,以及消费主力的更替,越来越多的游戏用户选择付费游戏、独立游戏。关于这一点,我们或许可以从近一年来崛起的TapTap窥见一二,而周围拥有PS4、XBOX的人也越来越多。 那么,除了吃鸡以外,Steam还有哪些不为我们所知的东西? 我们先来说说Steam这14年的历程。成立于2003年9月的Steam,以PC游戏在线商店作为一如既往的定位。我们也可以看到Steam在游戏内容的呈现、社区运营、以及进入不同平台的努力。 首先是游戏内容的呈现,一开始V社(Valve)研发的游戏为Steam上导流和活跃的主要支撑。而慢慢为了满足更多的用户需求,加入第三方游戏,也有了后面的绿光计划,Steam上的游戏呈现爆发式的增长。随着游戏越来越多,为了保证用户能发现适合自己的游戏,加入了评分机制和搜索功能。而后在积累一定数量级的账户体系以及用户数据,开始个性化推荐。 其次是社区运营,一开始建立了自己的论坛,方便用户交流。随后推出了创意工坊进一步鼓励用户制作的MOD上传丰富整个社区的内容。而在底层支撑上,加入了云服务和Steam令牌,保证不同平台的存档和账号安全性。 最后是进入不同平台的野心。早期只支持windows系统,而后来加入了MacOS和Linux的支持,同时推出了大屏模式以及家庭共享,为进入不同平台做好了准备。 为了进一步了解Steam,接下来我们将从下面几个部分进行分析:渠道、游戏、厂商、玩赏家、玩家、市场。 一、渠道 首先是渠道,已知Steam有18840款游戏,而其中91%为付费游戏,妥妥的以付费游戏为主要盈利模式。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在Steam上的应用中有26%是DLC。因此我们可以推断:Steam目前仍然是以付费游戏为主的盈利模式,以DLC为衍生收费形式。 先行付费入坑,然后再通过DLC推出的新模式新地图进行衍生收费。这和目前主流的网络游戏通过道具等收费的确会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付费购买的游戏的同时保证了游戏的品质,然后,也通过这种付费模式吸引到高价值的原意为游戏品质付费的玩家,从而反哺平台上的各类内容的产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亚马逊和当当的评论看出,优质的测评评论能使玩家更原意相信渠道的公信力的同时,缩短玩家转化的路径。毕竟看完评论直接购买也比较顺理成章。 而通过分析不同价格梯度,玩家对于游戏的好评比例,在0-100区间到300+区间,好评及特别好评的比例都比较高。由此可以推断:在Steam上的游戏同时存在“物美价廉、一分钱一分货”的现象。 二、游戏 其次是游戏,把Steam上的游戏的发行年份区分出来,在2013年宣布绿光计划后,Steam上的游戏数量飙升不少。而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游戏玩家的好评比例,我们发现,玩家最喜欢的游戏种类是:冒险、动作、角色扮演。 很多玩家在担心绿光计划后,以及后续Steam推出的针对第三方出品的游戏的发行策略,对于游戏品质的影响。坦白讲,这也是开放必然会带来的后果,而Steam上出色的筛选机制和用户反馈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这部分负面影响。现在看来开放利大于弊,用户有了更多优质的游戏可以选择,也一定程度缓解V社的产能压力。毕竟一个偌大的平台只靠一个CP出品游戏不是很现实,尤其是制作周期很长的PC游戏。 三、厂商 通过产能、平均在线时间、用户好评比例,我们发现Top厂商表现都比较好。其中,产能最高的是Ubisoft,玩家粘性最高的是Bethesda Softworks,好评最多的是Klei Entertainment。 四、玩赏家 通过对Top20的玩赏家的粉丝数量进行分析,要称得上玩赏家,起码得有10万量级的粉丝。而进一步分析这些玩赏家最近一周所玩的游戏,会发现他们玩的游戏更多是最近几个月比较新比较火的游戏。 玩家 对于大部分玩家,决定是否“入坑”,取决于入门的价格和提升账号价值的动力。通过分析所有的付费游戏的价格,我们发现30-40梯度的游戏占比较大。而这样的价格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讲,可以说是亲民的。而后在分析Top10高价值玩家数据,我们发现大部分高价值的账号同样拥有几乎是Steam平台上的游戏,也就是说他们高价值的账号下同样投入了相当多的费用和时间在游戏上,可谓是投入越大产出越多。 针对操作系统,对于windows系统,目前win7 64位系统占比最高,win10 64位也占到了相当一部分比例。win7 64位仍然够用,但有能力的玩家建议升级到win10。对于MacOS,MacOS 10.12.6 64位占比最高,MacOS 10.13.1 64位也占到一定的比例,所以能升级的话建议升级。 针对CPU,主频3.0Ghz,睿频3.29Ghz的四核CPU是主流的配置。这里有必要再科普下主频和睿频。主频就是一颗CPU的运行频率。睿频是Intel的一项加速技术,当启动一个运行程序后,处理器会自动加速到合适的频率,而原来的运行速度会提升 10%到20% 来保证程序流畅运行。睿频的实质是多核切换成单核模式然后自动超频。既提高了日常使用的速度,又节能。 针对硬盘内存,所需硬盘内存100GB到249GB,总硬盘内存1TB以内的比例较高。总体上来讲,相当于某个虚拟盘一半以上的内存了。考虑到游戏品质很多时候是和所占硬盘内存成正比,以及硬盘也是可以后期拓展的,所以建议配置至少1TB的硬盘。 市场 成熟运营的社区,最后演变成活跃的市场。比较火的游戏上的装备道具会拿到Steam社区上的市场上进行售卖,而这些都是玩家自发的。也因为这样,一个游戏是否火,可以侧面的从其在市场上的情况来判断。通过对市场上售卖的商品总价值(出售数量*出售价格)进行分析,我们发现:Top1依然是老牌的《DOTA2》,足见其在玩家心目中的地位。而Top2是《PUBG》,这和其最近的火热可以相互印证。对出售数量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比较火的游戏在市场上会有1000量级的装备或者道具在出售。 在一个还未火爆的时机面前,巨头的加入一方面让竞争变得激烈,而一方面利好的是,充分竞争下各家的成长可见一斑。近期Wegame的各种大动作以及极光计划都可以看出来,这样的竞争无疑对于玩家而言,发现高品质好玩的游戏更容易。同时,对于一个还在发展的市场,巨头的资源投入往往也起到用户教育的作用。当然,这样的方式是否可持续的增长,还需要时间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也是市场上的“Steam”们需要用行动去回答的问题。 via:游戏葡萄 |